出發,沒有一定的方向,那就隨心之所至。
貪吃的我們,當然一有機會就善待自己來點好吃的。不一定要錦衣玉食,布衣&B級美食才是我們的最愛。
這時候來個家鄉味吧!來到上過「一步一腳印」的陳家米干。老爺看這一集時簡直就是邊看邊流口水的,有機會當然要來造訪一下。

簡單的幾道料理,都是道地的雲南味。

高高矮矮七八罐都是不同的調料。下方豆綠色的就是碗豆粉。不用放冰箱也不用保鮮膜。(老爺:這玩意兒一放冰箱口感就變啦~不那麼滑溜水嫩,又不經擺,所以一定得趕早就來吃)

上菜了,老爺吃燜雞的,我的是豬肝的。
燜雞的湯頭有一點點咖哩味,但也有香料的味道,說不出來是加了什麼調味料。我的豬肝米干這種湯頭是很常見的,大骨作底,加蛋加肉絲都可以。老板娘手做的米干,硬是多了一股Q勁,跟河粉粿條就是不一樣。

碗豆粉,可以看得出來加了不少的調料,才有複雜又有深度的好滋味。老闆娘用心的切出刀痕,讓碗豆粉更入味。

應該是店家自製的辣椒。
黛西以前沒結婚在家裡幾乎不吃辣椒,來了這個怕不辣的雲南家庭後,慢慢開始學著吃辣。這種homemade辣椒油連三年級的IVAN也搶著要吃。極香,不怎麼辣口,任何食物的好搭檔,比起什麼七味粉、生辣椒,好吃一百倍以上。

這個應該是另一家婆婆開的家鄉味,引人注目的是它掛滿國旗的外觀。大大小小各種尺寸的布旗之外還要弄上牆壁彩繪。
以前咱們小時候只要日曆見紅就得掛國旗不是嗎?後來長大了就不再這樣子搞了,只有十月才會在主要幹道上見得到旗海飄揚。不過爸在的時候可不管你,重要節日還是依舊例來掛個國旗,離家幾百公尺就可以遠遠看得到。

吃得心滿意足,跨過市場來。樹下有好幾位北北嗓門極大的在聊天,我跟老爺刻意繞過去聽一下雲南的鄉音。
「ㄟ~你聽懂他們在講什麼嗎?」「聽不太懂ㄚ,只知道有人講雲南話有人講台語。」「這樣也可以溝通喔?!」不過在這個族群融合的小島上,我們不就是這樣子跟來自不同地方的人&他們的後代,就這樣胼手胝足的一起長大了嗎?

續行,往大溪去。
壯觀又很「水泥」的大溪橋。

中正公園,周一的早上,只有少少的人來這休憩。

亂晃一陣中瞥見大溪神社的遺址。右側的狛犬。

左側的狛犬。

石燈籠的殘件,全部被堆在這裡了。

原來是神社拜殿跟本殿,現在變成涼亭囉。

舊參道,新的石燈籠。

神殿基壇部份保存得倒很好。

附近的大溪武德殿。唐破風的造型,保存得相當完整,整修得也很好。旁邊還有圖書館和親子活動中心,幾年前來的時候小孩還混進去翻了好一會的故事書。

街角的古井,頗有飲水思源之感。這口井應該是以前中山路老街尾段的重要水源。

建成商行。
巴洛克風格的圓拱式屋頂及羅馬柱廊的老宅,讓我們用一百年之後的眼光來看還是異常氣派。跟其它大溪街屋狹窄的立面不同,建成商行顯得特別的寬闊,可以想見當時主人的身份及地位。(這是當時樟腦業與煤礦業鉅子簡阿牛的住所)

中山老街這一排牌樓相當的有看頭咧。每一家的山牆都各有特色,頂上各有不同的標誌。有雙獅戲球,也有孔雀跟老鷹。

這邊的「蘭室」,看起來年代頗為久遠,但狀態相當良好。這種紅白交錯的造型,跟總督府頗為類似。


這一家「先記」可以看到鰲魚&麒麟,拱心石左右有彩色的剪黏花草及飛鳥。(黛西註:傳統的剪黏是要用瓷碗片來製作的,相當於西方的「馬賽克」工藝。以前常在廟的屋脊上跟樑柱間的畫框見到,現在則多半都是工廠大量製造了。又一門失傳中的手藝)

說著說著這一家的門牌就有馬賽克版跟公所版。相映成趣。

往前開到角板山公園,黛西上一次來到復興山莊還是大二還大三的時候。這次來看到有國中生正在辦體驗營之類的活動。

林務局的舊宿舍。

涼亭是大家休息的好地方。

原來這涼亭以前是佐久間總督的紀念碑。
(佐久間左馬太也是日治時期在台灣唯一建有神社祭祀的前台灣總督。佐久間神社的舊址在現在花蓮天祥的文天祥公園,可以看這裡有詳細的介紹。)

往回走回到角板山賓館風景區。這邊比較有名的是「思親亭」跟「避難神秘隧道」。不過我們只是來看「專賣局角板山樟腦收納所」。
停車處沒想到看到另一個神社的遺址。咱們來這裡每次都停車在這一角(老人會所的前面,通往衛生所的小路上),卻從來也不知道這邊曾經是神社。旅行之中處處有驚喜這話真是一點也不錯。

路旁的石柱就是以前神社石燈籠的殘件,上面那一塊清楚的可以看到好多漢人的人名。下面那一塊:奉納 角板山管內高砂族一同。
(黛西註:高砂族就是高山族或高山番的意思,用來與熟蕃(平埔族)區分。高山番or生番是清代時候的說法。高砂族是日治時期,中日戰爭結束後國民政府改稱為高山族,近期才改稱為原住民)
(黛西再註:我們有時候跟人談話對方一直沒有follow我們的意思,有雞同鴨講的心情時,我有時候會脫口而出說:哩聽冇ㄚ哩系青歡喔?原來我說的"青歡"就是生番,我那句話的意思是說:ㄚ你怎麼一直都沒有聽懂,難道你是原住民喔 -- 這其實也反應了不同種族在生活上溝通上曾經有的隔閡。)

「專賣局角板山樟腦收納所」上次來的時候還是破破爛爛還沒整修完全的模樣,找時間再把照片PO上來。

光看這幢小屋其實就能瞥見台灣的樟腦發展史。
曾經盛產時全球有70%的樟腦是made in Taiwan。但是在生產過程中,卻是非常危險的。採樟人必須深入深山峻嶺中去砍伐樟樹,而且都得要就地製煉。不僅要忍受與家人長期分離的孤單,還要因為侵入原住民的領域而時時刻刻擔心原住民的攻擊。據說樟腦油在運送過程中,還必須由日本警察荷槍實彈保護,可見其重要的程度。
這裡和這裡這位大雄老師有很清楚的介紹。

老爺跟我都好喜歡日式房屋的造型,老爺想要有日式玄關,我則是愛死日式房屋側面的緣廊。可以用來直通庭園,也可以一腳往外坐在緣廊上乘涼。日本節目裡有很多坐在緣廊上吃西瓜的場景。

離開角板山風景區之後,老爺帶我來到附近的「三民」。這邊也是經過不下數十次,每次都過門不入的所在。
老爺說這裡有個有名的老教堂頗值得一看。果不其然,教堂矗立在一片青草地上,樸實的質感&雅致的造型,入口的樣子象徵著「通往天堂之鑰」,而立面的弧形曲線則象徵「雲端」,被文建會評選為台灣歷史百景之一。 環境很清幽,看得出社區居民對教堂用心照料的程度。
在山谷間有這麼一座古雅的小教堂,頗有點不真實的感覺。

新教堂,不同的造型,一樣的莊嚴。

三民蝙蝠洞,好像還算小有名氣。我本來一聽是蝙蝠洞就覺得髒髒的,後來心想什麼時代了,哪還會有蝙蝠到處亂飛,就當作是登山健行唄!既來之則走進來看之。
走沒十分鐘就可以看見偌大的洞穴,當然是完全見不到蝙蝠的影子啦。只有幽靜的山洞,傳著我們對話的回音。

往山洞深處走去,可以看到有小小的瀑布。大雨過後再來應該更加壯觀吧!這邊有一些壺穴地形,看左邊的瀑布已經給它「滴水穿石」了,力量+時間=大自然造景的巧妙之處。

離開三民之後已經大約是中午了,再下來往楊梅富岡前進。
因為走的是快速道路,深怕一走錯交流道就來個天差地遠,看地圖&指標的我深感戰戰兢兢……疑?這邊不就是我們要左轉的出口嗎?這地名好有趣喔,就叫做「老飯店」。

正在富岡亂走亂看,老爺注意到一直有直昇機的聲音啪啪啪的距離我們很近。抬頭一看,這個直昇機不知道在執行什麼任務,有一支頗長的杆子伸出機身外,離高壓電塔及電線卻相當靠近。看了就讓人想替這位駕駛捏一把冷汗,這個任務不管是在拉電線或維修電塔看來都非常非常危險。很怕他一個不小心就讓螺旋槳跟電線打成一團。有不少鄉親從馬路上或田間抬頭起來跟我們一起指指點點。大家的心情跟我們一樣很雷同唄。

富岡老街。相較於其他有名的老街,這裡顯得真實且靜寂。這種簡樸而又不浮誇的氣氛,深得我和老爺的心。
但這種沒有礦產或繁榮的商業作支撐的老街(前者如金瓜石,後者如大溪),終究要逐漸走向沒落這條路。
不過每次造訪古厝、牌樓、或是神社的遺址,心裡都是感動的。時間的流轉,古蹟維持大不容易,格外可以感受到有心人的用心之處。就算只見到一些些遺跡,也可以企圖穿越時空憑址想像著它曾經有的風華。或許這就是我和老爺越來越喜歡老東西的原因。
這幢呂家聲洋樓,是老街上最具特色的建築;該宅的主人呂家聲在日治時期曾擔任過楊梅地區的庄長,特地精心打造了這棟巴洛克式有羅馬柱的洋樓。時至今日還可以看到一樓有很像以前醫院的掛號處那種大面玻璃但有小圓窗口的設置。(以前哪一輩的長輩曾經在這裡開業行醫??)

這座呂氏洋樓跟前面大溪的建成商行,同為圓拱型屋頂羅馬柱的造型,也同樣建於1920年代。猜測是當時英雄所見略同,因此建築樣式頗為相似。回家後孤狗某一篇說到這兩座宅邸是同一個建築師的作品,這就不可考了唄。
來到富岡本想到這家「信義飲食店」用午餐,不過周一剛好休息。殘念!但也似乎在期約著下次的舊地重遊。

往海邊的方向,我們來到永安漁港。漁港都有類似的拱橋造型連結港的兩岸。

在漁貨市場裡逛大街,空空蕩蕩的客人只有小貓兩三隻。漁貨的攤位上也是一樣的空空蕩蕩。老爺好奇就跟某一家老闆娘聊起來。老闆娘說:今天星期一基隆那邊沒有批漁貨,所以很多家沒有開門,因為沒有貨可以賣。老闆娘口氣平淡但我們兩個聽得目瞪口呆,瞎咪!漁港還要去跟其它地方批漁貨來賣喔!老闆娘又解釋:因為光靠自己捕的魚,一來供貨量多少不穩定,二來是魚種也不見得夠賣。這麼一講我們就稍稍有點釋懷。不過還是長了好大學問咧!
波光粼粼。

白沙岬燈塔是台灣最西邊的燈塔,這邊雖然以前來過了,我跟老爺還是相當的不厭其煩。
你看那白牆與藍天相襯,加上燈塔優美的造型,黛西跟老爺百看也不厭倦。
這次來拜訪恰巧遇到大門敞開,裡面的工作人員看我們兩個城市佬那孺慕的眼神,忽然大發慈悲的對我們說:進來參觀吧!兩個人喜出望外,趕緊稱謝溜進來,暗喜難得遇到好人放我們進來參觀。(黛西在這裡再次感謝~~)

燈室外面還是上鎖的。這個日晷現在也很難得見得到囉,晴天可以看得很清楚光影留在日晷上的痕跡。

近看燈塔更是壯觀美麗。

高高懸掛的國旗迎著海風飄揚,今天從早上到下午一直都在看國旗,不同背景但一樣的青天白日滿地紅。

兩個城市佬到此一遊,這是一定要的啦。

準備往回家的路上,老爺說:ㄟ~妳有大關公像、大林默娘像、大彌勒佛像。那把你的圖庫加一個大觀音像唄!

原來這裡是以前的「觀音海水浴場」,老爺說他小時候好像還有來過這裡玩過水咧。
Weekday 的玩法跟Weekend 截然不同,因為遊客相當少,所以我們滿可以享受屬於少數人的恬靜氣氛,而不用忙著人擠人跟著萬頭鑽動還要一面留心同行的小孩或長輩被人潮衝到哪去了。不過Weekday 出遊也並非決無壞處,餐廳、博物館、公家單位的景點……經常周一休息,一個不小心就撲了個空。所以也是個兩難。(冏)
不過這麼一來,也就有了更多出遊的理由……
真好...暫時沒有孩子的打擾跟老公慢慢悠哉沒有目的的走著不也是一種幸福嗎
回覆刪除說真的我很羨慕你這種簡單生活
剛剛一樓是我留的啦
回覆刪除忘記改名字說
奇怪還是沒改ㄋ
回覆刪除再留ㄧ次看看ㄋ
原來是妳ㄚ~ 我以為我有新讀者了說。
刪除我想幸福都是在自己的心態唄...但是我知道我們兩個都甘於這種平淡又簡單的生活, 而且可以在其中品嚐出屬於自己的幸福!!
沒錯...我們兩個倒是很能enjoy這種簡單樸實的生活
回覆刪除只是國度不一樣罷啦...但是心境卻是一樣的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