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2月22日就帶著2小兒來這探根朔源,那時正在整建未開放參觀(遊記在這裡),前幾天舅媽打電話來告知已完工訊息,也就利用這週休假日帶著家人來這重遊,也聽著我娓娓道來兒時記憶。
自來水源園區公館停車場。
這應該是目前公館商圈唯一可供百輛車停放的戶外停車場,它的前身是北部地區福利品供應站,簡稱福利站。
當時必須具備軍公教的身分且出示證件才可進入購物,就像是現今的costco,因為便宜也就常常有人會在出口處向別人借証進去shopping,借著借著也就不見了,可能因為這個原因吧!後來福利站就倒了。
再前前身是國防部警衛營的駐地!

那時父親就在這上班--娶了母親--佔了塊地--蓋了房子--生了我跟弟弟。
父親職司的工作是軍中畜牧業(飼豬水源地、牧羊福和橋邊),父親【老羊】的外號來由,應是這個原因。當時父親同鄉戰友(爸爸從軍的經歷我們寫在這裡)中唯有父親結婚,逢年過節叔叔伯伯都到家裏唱山歌、喝酒、玩牌九,好不熱鬧!
當中有位李姓大爹所做的香肉料理,為大寶藏巖地區香肉餐飲公會眾師傅最為推崇的,號稱舉世無雙。家中養了隻黑狗(喚做小黑)到處咬人,母親就跟著後面付醫藥費賠不是,哪知李大爹垂涎小黑已久,某日藉口狗到處亂咬人早晚會闖禍,於是就把它宰了,幼小的我直擊全部過程。
當時保育觀念沒這麼先進,宰狗,就像是殺豬殺雞一般,沒太大感覺,不過李大爹的手法倒是與別人不同,別人是宰後用火烤去毛,它卻是直接……………,還是別說了。

這是戍守福和橋部隊的舊營區,它看管著進出寶藏巖的唯一出入孔道。
某年住在前排的羅家失火,營區內阿兵哥在消防車抵達前手持臉盆火速衝上山救火。後來,總共來了27輛消防車才將火勢撲滅,若沒他們頂著先,恐怕我家也遭祝融之災。
這裡的阿兵哥也色,常常對鄰居姐姐吹口哨、喇賽,越罵他他就越爽。說也怪,最後都變成出雙入對。所以,死纏爛打還是基本功。

這幾座籃球場當時是國防部的單身退舍(自軍中退役的單身榮民宿舍)。
張公公:嗓門特大,彈了一手好風琴,常常在自宅內邊談邊唱。小時候常常倚在窗邊看他自得其樂,當時也不知他在爽啥,現在回想起來,我認為應該是一種思鄉傾訴吧!牆上還掛了很多他自己的墨寶,敢掛出來供人欣賞兼自賞,想必功力自不在話下。
此外,玩累了經過他家跟他討水喝,一定奉上500cc一大杯,喝完了還問你要不要續杯,真是好人。
老吳:退舍群與河岸間的一塊灘地,是我們俗稱的操場,聚落內的運動會項目舉凡棒、壘球,過五關、殺刀、紅綠燈、跳天空、老虎洞(彈珠遊戲)、跳高、尪仔標,過年的炮戰都在此進行。
老吳在操場旁邊種了不少的農作物,偏偏我們這群小孩就手腳發賤,拔甘蔗、挖地瓜,把他辛苦種植的菜園搞得慘不忍睹。後來更過分,他家屋簷下的香腸、臘肉、風雞、風魚、風豬、風鴨全都祭了咱們這些小鬼的五臟廟。後來,只要看到我們,老吳就開始眼睛直盯著看,進入他的勢力範圍就拿根棍子便開始追,不過也沒有人被追到過。
某一年過年,鄰居哥哥藉口跟他和解請他抽菸,老吳不知菸是經過設計的(把菸絲倒出後塞進老鼠砲,再將菸絲裝回),吞雲吐霧間被炸的ㄘ哇亂叫,還好當時煙夾在指縫間,如果叼在嘴上,後果難料,這真是玩太大了。
貓癡:不知其姓名。每天早中晚三餐寶藏巖各大小貓群就會準時到指定的集合場集合,接受他的校閱,眾貓將士無一不昂首闊步、尾巴挺立、神采奕奕,那場面只能用貓容壯盛4個字形容。貓癡每天工作重點是買魚、煮魚、餵貓,印象中從沒間斷過,每個月的薪俸大半都奉獻給貓。後來退舍拆了遷至軍功路的大我新舍,他依然每日三餐定時搭車至寶藏巖繼續餵貓,愛貓、友善貓的程度絕對比猴峒社區的愛貓人士有過之而無不及。
林公公:自宅門楣上掛著撰有「以營作家」4字的匾額,想必文筆不俗,但從未見其大作。老來開了間牛肉麵店(可能是寶藏巖有史以來唯一的一家)。由筆桿變成長筷依然揮灑自如。幼時咱家境不好只能吃陽春麵,點小碗他給大碗,另外還加了一堆滷味,霎時間陽春麵變成什錦麵,打烊前來吃,當日沒賣完的還可打包回家。
後來長大進軍校後放假去他那邊吃麵,用完餐後他還會向你敬禮,並且感謝你為國效勞,真令人感動。
稀飯ㄅㄟ ㄅㄟ:廣東人,鄉音很重,說話我很少聽懂過。他是父親的好友之一,前年還邀他來家裏過年一起吃年夜飯,問起高壽他自稱100多歲了,飯後打麻將還會自摸。從未見他生過氣、罵過人,見友危難必鼎力相助,是個相當有風範的長者。
其他還有太多人,說不完。

感謝這些長輩參與我成長重要的過程,衷心感謝!不過,當時他們心裏想的可能是:倒了八輩子楣,到台灣來遇到這些可惡的小鬼。
澡堂遺址。
澡堂內部採回字型建築,中間有個方形蓄水池沐浴蓮蓬頭裝在四周牆上,設有鍋爐冬天可燒熱水,這是退舍老ㄅㄟㄅㄟ專用,一般閒雜人等不得進入,見到我們天地都為之變色的小鬼當然對這種規定完全不予理會。
到福和橋下游泳是住在寶藏巖的小孩成長必經之路(說也怪,當時新店溪流水浮屍不少,倒未聽過聚落內有人戲水慘遭滅頂)。一到夏天,母親三令五申告誡不准到河裡玩,我們只把這種話當作馬耳東風,雖然被逮到之後免不了一頓痛打,但隔天又依然故我。
某年暑假平均每天會有一具浮屍在寶藏巖擱淺(若我記憶沒錯),那段時間每到晚上聚落內狗嚎聲四起,徹夜不斷,大家皆議論紛紛是何故造成此異相,這時就需要李大爹來為鄉里除害。不過,夏天不適合吃香肉。
白天不敢下水玩、天氣又熱,這該如何是好。於是有人就相中了澡堂,這事先一定要經過縝密的勘查、規劃及部署(否則光著屁股活逮,躲都無處躲)。情報單位表示:午餐過後,昏昏欲睡的老ㄅㄟㄅㄟ們都提著涼椅到橋下去睡回籠覺,而且時間很長,醒來時約莫4點鐘,這段時間正是我們佔領澡堂最佳時機,但保險起見在各重要通道仍需有人警戒,有備無患。就這樣澡堂變成聚落內小孩避暑玩水的好地方,直到有人把水管踩斷。
冬天天氣冷老ㄅㄟㄅㄟ大概7點以前就沐浴完畢,我們把蓄水池放滿熱水,池內人馬雜沓,肝膽相照,雖不知溫泉為何物亦不遠矣!

公廁遺址。
竹子所在地以前是公共廁所(生長特別繁茂),是一條溝到底的那種。化糞池滿了之後會從最後一間開始往前溢出,這時使用就要有技巧,也免沾了滿屁股都是。(黛西註:咱們這種沒在眷村呆過的小孩真的很難想像!)

另一區退舍遺址。
原有的蓮霧樹及桃樹都不見了。

碉堡。
位於斜坡旁,內無排水設施,雨勢過大時堡內必定泛濫成災。此堡乃外出及返家必經之地,弟弟小時候走路不穩,行經此處總是晃晃幽幽。
某日大雨,母親準備好晚餐之後驚覺當時三、四歲的弟弟不見了,遍尋不著。焦急之際鄰居周ㄅㄟㄅㄟ建議拿根長竹竿去碉堡撈撈看,話一出口母親嚇得腿都軟了,這些熱心又好事者果真去進行,部份人留下來安慰母親。眾人七手八腳忙裡忙外過了約莫一小時,喝得醉醺醺的曹ㄅㄟㄅㄟ抱著弟弟回來了,詢問之下原來他把弟弟帶去喝酒了沒先跟母親說一聲,害眾人虛驚一場。

家到了,從這角度看以前這堵牆沒這三扇門,也沒樓梯,右邊黃色封鎖線的地方是防空洞,出口在約20公尺外。

這也是我門家唯二拍攝全家福的場景。一定要跟兒子照相。


對面這間屋子以前只有1層樓(賣些小雜貨),因此母親只要站在門前往下看,我們兩兄弟的動態清清楚楚難逃她的法眼。用餐時間扯著嗓門大喚我名,整個寶藏巖聚落都開始幫忙找小孩,故有廣播電台封號。但也不是只有母親如此,家家戶戶都習慣這樣找自家小孩。
屋主姓石,家中有年紀跟我相仿的3個兄弟,也都是為非作歹的一群。石媽媽是個好人,小時候我不習慣穿有拉鍊的褲子,上完廁所時常會被拉鍊卡到陰,大部份小型障礙都可自行排除,但有回卡到太多無法自行處理,痛得我ㄘ哇亂叫,石媽媽聽到我的哀號,電光火石間飛奔至旁協助處理,要我日後多注意些。

這是我的房間,靠窗擺了張上下舖,我睡上層,小時貪玩不寫功課,到了晚上要睡覺了,想到明天上課會交不出作業,只好硬著頭皮開始作功課,晚上不睡覺又怕被媽媽罵,只好拿著檯燈躲在棉被裡趕緊寫功課。
後門出去是道駁坎,就像是護城河一般。

這裏應該是個閣樓,曾經在上面睡過一段時間,每天爬著木梯上下,想像著自己是湯姆歷險記中的卡通人物,成天正事不幹,到處惹麻煩。

防空洞入口。
以前這裏養了不少雞鴨。電視看多了也學得更頑皮,拿了根水鴛鴦插在雞屁股點燃後就放牠到處跑,(以為牠會像卡通一樣一屁股坐在水中讓水鴛鴦熄滅)豈知,這輩子從沒看過雞跑得那麼快,一溜煙就不見了,咻地一聲砲響了,循著砲聲去找也找不到,自此再也沒有看過那隻雞。

楊阿婆家。
母親生我後就在這做月子,楊阿婆有個獨子算是我們當中的孩子王,後來不學好而且壞得很徹底。後來大半時間呆在感化院,我離開寶藏巖後就再也沒見過他了。

這樣的生活伴我到小學畢業,後來我也開始跟其他人學壞了,父親為了讓我脫離原來的環境,就舉家搬到桃園眷村去住。在那故事也很多,不過眷村已經拆光了。

很慶幸寶藏巖這樣一個不起眼的地方可以榮登洋人來台北旅遊建議必去的景點,也很感謝許多專家學者的努力讓這個聚落保存至今。不過,建物是死的,是要有『人』才能賦予它生命及靈魂。房屋整建好了,後續也應思考要如何去活化它,讓它更有特色,讓它衍生出更多的故事,不希望只是來走馬看花一下知道有這樣一個地方而已(很多老街都是如此)。有了這樣的連結,才會有感情,或許這才是古蹟保存的正道吧!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