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基百科裡對衙門註解的圖。

自己一個人偷閒的週末。植物園裡的布政使司衙門就是我今天散步的地方。
小南門。相傳為板橋林家為了避開艋舺的泉州勢力,方便出入臺北府城所捐建。

從小南門這個方向晃進植物園。滿眼的綠。

布政使司衙門,有固定開放的參觀時間,之前撲空好幾次。

布政使司衙門是清代台灣建省之後才成立的行政機構,首任布政使是邵友濂。
台灣布政使司衙門所管轄的單位多如牛毛,有軍火總局、軍裝總局、火藥局、火車局支應總局、郵政總局、電報總局、茶厘總局、稅釐總局、鹽厘總局、樟總局、磺油局……等,幾乎包括了現在的國防部、交通部、財政部、經濟部的業務。所以布政使司衙門也可以算是小型的行政院了。
能久親王入台北城,因為巡撫衙門已經損毀,因此就駐紮在布政使司衙門,其後也是台灣總督府的第一任所在地。
現存的布政使司衙門,為三進式,進入頭門後,再穿過儀門,即可抵達後面的大堂。頭門及儀門有左右廂房連接,儀門與大堂間則有左右側廊及中廊相連,形成兩個相連的四合院。目前搬遷到植物園的布政使司衙門只有原來的三十二分之一大,是原來用以接待賓客及做為長官宴會場所的「欽差行台」。因此比較像是大戶人家,倒沒有太多的官府模樣。
門兩側的抱鼓石,左青龍右白虎,造型古樸,是近幾年我最喜歡的。

這種造型是有典故的,只是每次聽完就會忘記。回去查了一下這種造型叫做螭龍團爐,多半都是四角有四隻蝙蝠,代表賜福的含意。造型的中間,運用龍或蝙蝠建構出花瓶形狀,代表平平安安的意象。

邊門的文門神,捧著花跟燭代表榮華、富貴。(還有另兩位捧著冠、鹿代表加冠、晉祿)

秦叔寶、尉遲恭武門神。因為門是打開的所以從最裡面往外拍,兩位的方向跟關著門的時候剛好相反。武門神有鎮邪祈福的寓意。

儀門,古時候官員在此下轎。端正儀容之後再到大堂辦公或晉見。

舊時的模樣。

陽光射進廊道。

造型各異其趣的窗櫺。八卦紋跟萬字花格。

見證不少歷史事件的大堂。

不知道見證過多少歷史的地磚,這種六角型類似烏龜殼的地磚,每每讓我想起鄉下的老家。

竹節窗,造型好美。窗條的數目是奇數,奇是吉的諧音,每個小地方都有祈福的用意與其講究的地方。

屋脊上的剪黏。

布政使司在植物園算是個不被注意的安靜的小角落,濃濃的故事感倒是適合我一個人的小旅行。
旁邊一棟建築物好有風味,走進一看是台灣省林業試驗所臘葉植物標本館,不用說當然沒有開門。
植物園臘葉館,建於1924年,為當時模仿西洋植物園整體規劃下產物,為植物臘葉標本採集陳列館,蒐集約1600多種臘葉標本,具採集、陳列、研究及教育等功能,為臺灣植物研究學術史上重要見證。 建物結構為加強磚造,牆為磚造,樓板為R C造,部分柱為鋼管結構,屋頂為切角頂,建築構造反應東京大地震之後耐震結構之嘗試,其形式、結構特色具建築史或技術史之價值。(市政府文化局網頁) 原來這還是市定古蹟哩。

春暖花開。

植物園裡常可以見到重裝備的賞鳥人。這兩位老兄在我去程就杵在這裡聊天,回程還在。想必十分投機。

植物園裡到處有松鼠亂竄,好個人鼠四目相接。

遠方的歷史博物館及台灣藝術教育館。荷花池不到季節還呈現一副「殘花敗柳」的模樣(笑)。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