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睡到幾點,老爺突然把我推醒。
剛剛夜晚時分強烈的落山風停了。平靜的海面,月光靜靜的灑滿海面。
這一片銀色的月光海,就在這樣不經意的夜裡,給我們好大一個驚喜。

早晨的海面,依然平靜如昨夜。
警語:吸菸有害健康。

今天的早餐還不錯,中西菜色有很多選項。帶給旅人一天滿滿的元氣。

面海的餐廳,跟昨晚不一樣的氣氛。

南台灣的景致,總是這樣的藍天椰林。好一幅南國的景色。



今天的行程要經南迴公路往東邊走。獅子鄉公所前,藍天下的獅子。

台9線終點。
台9線北起中山南路忠孝東路口(台1線、台1甲線、台5線交界處),南迄屏東縣枋山鄉楓港(台1線交界處),全長476.072km,是目前台灣公路系統里程最長的一條公路。由北到南縱貫所有東部縣市,著名的「羅斯福路」、「北宜公路」、「蘇花公路」、「花東公路」及「南迴公路」皆是台9線的部分路段,是台灣東部重要的公路之一。

越往東部前進,天氣漸漸變壞。天氣預報說這是個陰雨綿綿的週末。但因為南下,我們多賺了好幾天的陽光。
老爺帶我來到鼎鼎大名的阿朗壹古道。也是環島公路的唯一缺口,從前屬於恆春琅嶠卑南古道,是清同治13年至光緒21年間(1874-1895)先後開闢了八條東西越嶺道路之一。為昔日原住民打獵遷移、西方學者探險紀錄的路線,更是先民拓荒、清兵行軍的舊道。
綿延數公里長的南田礫灘,也是公認古道上最美麗的一處風景。眼前浪花陣陣拍打海岸,勾勒出道道優雅的白色線條。陰雨的天氣雖然阻擋我們的去路,但也增添了幾分淒美迷濛的美感。

南田海灘上渾圓的鵝卵石。聽說被海浪拍打時,會發出猶如雷鳴般的摩擦聲。

海邊的植物總有一種強韌的生命力。

誤打誤撞,找到山裡幾被遺忘的古莊車站。
初初看到指標時,兩人都心想:這偏遠的山裡會有車站嗎?而且車行離部落越來越遠,就在大大懷疑自己走錯路時,古莊車站突然出現在眼前。
台鐵南迴線枋山站到古莊站之間,距離26.9公里,是台灣鐵路站距最長的一段。1992年設站,但客運量不佳,台鐵的官網上說,此站走入歷史只是時間上的問題。

車站裡面沒有乘客,只有一個工作人員在站內講電話。往月台的通道是關閉著的。
鐵道拍了一段時間之後就知道一些潛規則,比如說鐵道不見得可以隨便親近。但站外總會有個通道或未掩閉的小門是可以繞進去走到鐵軌旁的。(笑)
安靜無人的月台及遠方的隧道。

售票口的告示說明已經停止售票,搭車的旅客必須上車後自行補票。還滿少看到這種叫乘客先上車後補票的告示。

小站巡禮戳章跟"成大鐵道社敬贈"的紀念章都被站內工作人員很用心的放在售票口,等候有心的鐵道迷到此一遊。

中午來到大武海邊的海鮮餐廳覓食。
小時候每回午間新聞播報漁業氣象時,總會提到「成功大武沿海,中浪轉大浪」之類的語彙、加上漁業氣象特有的音樂、東北季風吹起,海上湧起大浪的時刻,鏢旗魚的好手頂著浪頭逐浪搏鬥的畫面,讓我們兩個人對大武這個地名都印象深刻又頗有好感。
(老爺:這就是我心中男子漢的形象)(黛西:怎麼好像要喝保力達B了)
路邊的小店”葛的店”。

冰箱裡的魚看起來都好美味。

兩個人貪心的點了好幾樣大海美味。
煎炸得金黃美味的三牙魚。啃到連魚鰭都不剩。

司馬林魚(是這樣寫的嗎?)煎蛋跟大頭魚煮湯

飯畢來到現址是台東林管處大武工作站的大武社。

從這裡居高臨下可以俯瞰東海岸。賞心悅目好令人羨慕的工作環境。

最美麗的車站多良車站。
因業務清淡,自2006年7月1日起結束旅客業務,同年10月1日正式裁撤。

天很高海很藍,可以俯瞰太平洋的無敵海景的小站。
現在既已廢站,車站的出入口也封閉了。只能遠望著。

多良部落裡的五色鳥,自以為被保護色掩飾得很好,完全不避人聲。

大武山生態教育館。門前八成是溫泉,煙霧繚繞。

參觀人數不太多的教育館,工作人員十分親切招呼。
大武山的原住民主要有魯凱族和排灣族,所以展覽也以這兩族的文化為主。魯凱族與排灣族的裝飾藝術與圖騰中,百步蛇圖紋為貴族頭目的象徵和專用。在裝飾上,排灣族和魯凱兩族都相信百步蛇會越來越胖,最後變成老鷹(因為老鷹羽毛上的三角紋跟百步蛇的背紋一樣)所以,男女族人都以插老鷹羽毛為最高榮譽;一般貴族只插一根,領袖貴族才插二根。
百合花在魯凱族文化中具有非常神聖的地位,代表著地位、身份、智慧和榮耀,而被魯凱族尊稱為族花。
排灣族有三寶:其一琉璃珠,排灣人依據神話傳說、分工階級、生命禮儀、神靈信仰及天地人觀,為每一顆珠子命名,並賦予象徵的意義。(想到電影海角七號了)其二陶壺,其三青銅刀。
兩族的新郎新娘的服飾,都非常華麗。右邊是魯凱族,左邊是排灣族。

冒著溫泉的路邊,突然看到路邊有一小排阿兵哥。好久沒有看到這種景象了。

部落裡貴族的家門口都有這種牌子,講述該家族的歷史沿革,還有家裡的成員。

在部落裡跟小朋友問路的聖若瑟天主堂。以排灣文化特色所建構的教堂。

著排灣族傳統服飾的聖像。

聖堂內外所有的物品都以文化藝術品結合。依排灣族意象為主,非常的入境隨俗。



著傳統服飾的聖若瑟像。

教堂裡的裝飾,仔細一看原來那一圈像花一樣的裝飾是用山豬牙齒做的。嘖嘖。

海邊的愛心合照。
沒有帶腳架的我們好冏,拜託路人幫我們拍照,結果路人是對岸的同胞哩。

台東除了美麗的山與海之外,還有幾個知名的車站:擁有美麗海景的多良站、隱沒於部落村集間的檳榔站、傳說中到不了的山里站。都是寧靜的小站。
很有歷史感的水泥道班房。

木造的票房、站房及候車室。

檳榔站的新名字叫賓朗站。但我還是覺得叫檳榔站比較理直氣壯、理所當然。

外觀整修中的山里車站。
在劉克襄的『11元的鐵道旅行』一書中被歸類為寂寞小站,副標題則為傳說中到不了的車站。
這麼隱密的車站,有一種莫名的吸引力。
置身於山中的小站,也是邊開車邊懷疑自己迷路,要不就是GPS壞掉了。就在覺得路已經走到盡頭的時候,突然這秘境小站就出現在眼前。

彷彿走進桃花源一樣,山裡面安安靜靜的,只偶爾有火車經過。山里車站一天停靠的班次很有限。
來的時候站長正好走出來。原來是有火車正要經過。站長說:等火車過去再去月台拍照吧!
火車呼嘯而過,隨之而來的又是慣有的寧靜。

寂寞的車站,有黑狗陪著盡責的站長值班,可惜小黑一直不肯入鏡。

車站旁邊以台鐵舊宿舍改建的民宿。
老爺原來有打電話來徵詢住宿事宜。老闆說她自己人也不在當地,我們原定要入住的日期她不能過來。
要在這山裡面開民宿,不是很有勇氣就是很浪漫吧! 山里‧山裡民宿。很特殊的一家民宿。

靜靜的村子裡,靜靜小小的山里教會。

既已到東部,豈有不到玉里朝聖之理。
撇下今晚的住宿尚無著落不管,先來到玉里吃臭豆腐。
印象中好像是第四次還是第五次來訪了,每一回都還是讚嘆不已的好味道。漫畫已經搬光光了。

沒兩下就上桌的臭豆腐,剛炸好的臭豆腐外酥內嫩,一口咬下去酥脆的外皮、軟嫩口感,豆香、泡菜、白蘿蔔絲、九層塔,組合出絕妙的美味,口感香氣都叫人黯然銷魂。另外,每回來也都一定要點冰紅茶,紅茶明明是個很普通的飲料,但這裡的就是好喝。

因為今天趕路的路程比較長,又不確定路況及腳程。原來預定了一家在海邊的民宿,但又怕距離太遠,趕路不及。
來到這天色已晚,不過老爺說這沿路每個鄉鎮都有得住宿,不必太擔心。打電話一問之後,光復糖廠的日式宿舍還有空房。那我們今晚落腳處就降子敲定。
雖然全部重新裝潢,但房屋主結構依然保存的日式建築。所以一進入室內,就聞到濃濃的檜木香。
墊高且鋪設木頭地板的客廳,線條簡單的溫馨空間。

純日式的擺設,被子睡墊也是自己鋪床。鋪好了之後就跟”來去鄉下住一晚”一模一樣了。

既是日式住宿就還得搭配日式的浴衣,這點有加分。
睡覺前由老爺表演志村的変なおじさん。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