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飯店的早餐,昨晚就看好要來這家位置在JR 大阪站內的LUCUA 地下街的Soup Stock Tokyo湯品專賣店。

窯烤的麵包,熱熱的湯裡滿滿的都是料。來的時候看到有”今週のメニュー”,也就是說每一回光臨的時候,不一定都能跟上回點一樣的菜色,這也增加了餐點的豐富性與期待感吧。
搭這個加茂快速奈良方面往法隆寺。

法隆寺是日本最初的世界遺產。建於飛鳥時代西元6世紀,在奈良時代之前。
法隆寺保持了自飛鳥時代以來的建築樣式到現在,也是世界最古老的木造建築,寺內也存有重要的文物珍寶,所以在法隆寺所看到的景物,不是被列為國寶,就是重要文化財。
而這座法隆寺建造的起源,有種說法是聖德太子為了祈求父親用明天皇的病體痊癒,發願建立伽藍,因此於607年建造了法隆寺,並打造了「藥師如來」佛像。
這裡的地名叫作斑鳩。好有趣的名字。

JR法隆寺駅。

散步往法隆寺去,一幢幢的房舍整潔到有點過份的程度。
路上車不少,但似乎只有我們是路上少數在走路的人,老爺說我們又跑到”來去鄉下住一晚”了。

路上亂找地圖看。這附近有個阿波神社也。XD
(功夫熊貓阿波:誰找我啊?)

接近法隆寺,這石燈籠特別高大,而且上面還寫著”皇太子”的字樣。

很喜歡日本的人孔蓋,每一個都很有特色。

這應該算是參道了。古木參天。

作為主要入口的南大門。單檐歇山頂門。於室町時代建立。

南大門階梯下的地面埋有魚形稱為鯛石的大石。據說不管下多大的雨,雨水也不會漫過石頭。
傳說不知道有幾分可信度?不過這塊石頭倒還真有點像條魚。

遠遠的看法隆寺,首先映入眼簾的就是五重塔及金堂。
非常寧靜肅穆的氣氛。


中門的仁王像,是日本 最早(8世紀初)的仁王像。往門口看右方張口為「阿」,左方閉口為「吽」,表示最初及最終。
經過這麼長的時間之後,還是可以看得出來這仁王像栩栩如生又很威嚴的樣子。

進來之後這裡是西院伽藍。
法隆寺分為東西兩院,西院伽藍以金堂、五重塔為中心;東院伽藍以夢殿為中心。其中西院是世界上最古的木構建築群,之中以金堂為最古。
五重塔。這五重塔也是日本最古老的塔建築,塔底安奉了從印度取回的釋迦牟尼佛的遺骨、舍利子。
四面皆可看到不同佛像,光線十分昏暗哩。

中門及迴廊。圓柱的中間部位鼓起,十分有特色,跟古希臘的神廟一樣。


層層疊疊的屋頂。

大講堂。

銅燈籠。

德川幕府第五代將軍德川綱吉立的。
母儀桂昌院本庄氏贈與的。桂昌院,本來是德川家光側室阿萬的侍女,但後來也成了德川家光的側室,生了個兒子德川綱吉,成為德川家第五代幕府將軍...這段故事在日劇「大奧」看到過。

金堂。是法隆寺境內最古老的一棟建物。
上層沒有設房間,將屋頂設為二重是為了外觀的氣派。

龍壺手洗的造型好特殊。

正岡子規的俳句”柿食へば鐘が鳴るなり法隆寺” -- 方啖一顆柿,鐘聲悠婉法隆寺。
創作這俳句的詩人,正岡子規,正是司馬遼太郎筆下阪上之雲的主人翁。
明治時期,非常熱衷於俳句的詩人子規,在生病期間,抱著病痛來到奈良法隆寺,看到這片景色,所唸出的俳句。

聖靈院,祭祀聖德太子之處。國寶。


東室及妻室。都是歷史悠久的珍貴建築物。
東室是當時僧侶在此生活住宿的場所,就是僧房啦!東室南方則改造為供奉聖德太子像的聖靈院。
妻室,是給那些來這兒幫忙僧侶理髮、洗衣,提供僧侶們生活所需的人們,給他們居住的房間。

馬屋。聖德王子&他的座騎。

建於奈良時代的食堂。

大寶藏院。許多原本在寺內的佛像、壁畫、文物都放置在這間大寶物殿作為展示。


`


進入東院伽藍。是聖德太子以前居住過的地區。

鳳凰手洗。

鐘樓。

繪殿、舍利殿。

八角圓堂的夢殿。傳說是聖德太子冥想之處。


北室院。

這個指示牌好Q版,不過是大正年代的產物哩。

法隆寺是世界最古老的木造建築,但除了歷史悠久之外,透過這個建築群還可以對當時日本人所擁有的建築技術、當時的美學,都有更深一層的認識。
法隆寺的建築及佛像保存都很完整。雖然是上千年的古蹟了,但憑窗觀看佛像時並不會有霉味,反而有一種檜木那一類的木頭香味加上悠悠的靜謐的氣息,古老而悠遠,似乎時間在這裡只留下了沉靜的香味,讓身於其中的旅人感受到美好而古老的年代。
附近的民宅,也同樣有古樸而美好的氣息。

在法隆寺前等公車回到JR法隆寺站。
男孩們相當懂得利用環境&利用時間好好休息。

奈良的巴士用ICOCA卡拿出來照樣橫行無阻。省去不少走路的力氣。
小鹿圖案彷彿在暗示著我們,下半天就可以瞧見它的芳蹤了。

奈良的下半天,有更多旅途中的驚喜還在等著我們。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