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東的早晨似乎都是這樣的景象,教人忘記城市裡塵囂。

只在營地就可以看到結實累累的柚子樹,秋天的腳步近了。

離開營地。
設立超過百年,原來是水尾公學校的瑞美國小。

背著柴薪疾行、手捧書籍低頭閱讀的二宮金次郎銅像。是自幼刻苦勤學的代表,用來勉勵孩子們要用功向學。

二次世界大戰末期,日本因金屬短缺發布金屬回收令,二宮金次郎銅像也被列冊必須回收,並再製成兵器、砲彈,於是二宮只好「從軍」去了!
近期才又找到一尊新的二宮金次郎銅像來到瑞美國小,也算是六十幾年前從軍去的勤勉小學生「退伍」回來了。
旁邊還有「恩師之碑」,是瑞美國小的校長為了要學生們感念老師的辛勞,特地到秀姑巒溪畔選了一顆大石頭題刻字。同樣也是日治時期的遺跡。

瑞穗大橋上。

去年的泛舟也是從這裡開始的,來到這裡,泛舟的回憶就全部冒出來了。彷彿昨日。

花東有看不盡的好山好日。


當初決定行道樹的大哥不知是哪一位,選得太棒了。小葉欖仁。

鳳凰木。

鳳凰木襯上豐年季的招牌。非常惹眼。

哈拉灣部落。
哈拉灣,在阿美族族語裡意指為「溪邊」之意。不知道命名由來的時候,只覺得這名字親切又可愛。

在村子裡問路時,又被好心的路人帶路直接騎車領我們前來。非常感謝。
小巧又很堅固的鳥居。

保存完好的石燈籠,一旁就是教會。

神社舊址。現在是活動中心。

傳統中式造型的涼亭。加上哈拉灣的名字就變得好可愛。

搬遷過的東里車站。

站體的另一面。

正在改電氣化的東線鐵路。
波浪狀的白色屋頂在藍天下格外耀眼。



隨手一拍都是圖畫。天空湛藍,有種很不真實的美感。



站房內假寐的小黑。


又是鳳凰木,光只是馬路上的場景都令人讚嘆。


上六十石山上賞金針花。

一日百合。

數大便是美。





合照前的真實場景。

合照時假仙的和樂融融。^^

難得上金針山來,當然要品嚐金針大餐。
炸的。

涼拌的。

煮湯的。

像地毯一樣的金針花。

傳教超過百年的富里教會。

靜謐的場景。

旁邊的富里國中大門,古老的拱門。

富里車站。

整修中我就不爬過去了,免得讓站務人員煩惱掛心。

花東太美。永遠有拍不完的照片。
今天的遊記分成兩篇。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