颱風進入台灣後受到地形地物破壞,偏北朝馬祖方向過去,對金門的影響小了很多。
一早起來去了趟金城,其目的就是要買昨天向隅的廣東粥。靠!本爺8點多就到了,還是要等40分鐘,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生意有這好到這樣嗎?就這樣帶著遺憾往我最愛的建功嶼前進!

車行經浯江溪口的堤岸馬路,路上隨處可見漂流木,可見昨晚潮水必定漫過路面,往出海口望去一幢三層樓建築矗立在退去潮水的灘地上,碉堡又不似碉堡,不知是啥用途!

建功嶼到了!它曾是一個重要的據點,與金門本島的連繫僅靠著那退潮才會出現的海底步道,所以登島必須算好潮汐,否則就再等12小時或是請人開船來接應(超有fu),細雨濛濛的建功嶼想必一定很泥濘,今天就不下去走了!

不知哪個天才在旁邊立了尊鄭成功像,鄭某對金門的歷史而言是帶來建設?還是將樹林砍伐殆盡讓金門變成童山濯濯的主事者?
中午來到著名的高坑牛肉用餐,車門打開後就傳來陣陣撲鼻的牛肉香,不管是大宴小酌店家一定會先送上這碟醬菜。

異常軟嫩又入味的牛筋,其程度就像是「辣中間」麻辣鍋那鍋一煮再煮吸盡所有火鍋料精華般的滋味。

牛肉麵,紅燒流派,但不辣不油膩,湯頭鹹度適中,牛肉吃得出是黃牛的特殊口感。

炸牛髓,軟呼呼的牛髓炸過後外酥內軟。不過,本爺認為跟醬料(蕃茄醬乎?甜辣醬乎?)味道不是很搭。

牛蹄,沒吃過吧!


飽食一頓,返家前又順訪了陳禎恩榮坊,這是金門地區僅存明代遺留下來的石坊,亦是台閩(金、馬)地區唯一的恩榮坊(崇揚父以子貴:陳禎把兒子教得好,有個當官的乖兒子)。

陳健古墓,明代進士,陳禎的次子。

黃牛擋路我們也只好停下車讓牠先過。(在墾丁時也曾讓一群20多頭水牛過馬路,那陣仗就頗嚇人的,那時開紅色小polo,深怕牛兄一個不爽頂了過來)。

殘破老屋上的標語。可以把“解救大陸同胞”這種過時的字眼改成“歡迎大陸同胞”。還滿OK的。

晚餐黛西從冰箱裡翻到了一包已經去殼的不知名的各種貝類,當然是不囉嗦蔥薑蒜辣椒九層塔加下去快炒一番。
這道菜只需付瓦斯費,因為食材都是自己種的或去海邊挖的。

這些傢伙就長模樣。

晚餐前開車帶著MASON到處逛,闖進東店村某不知名小路。霎時間羊群從四面八方衝出(近百隻),把車圍在中間進退不得,乖乖的吃草如入無人之地,還有一隻羊像袋鼠一樣用前腳站立靠在樹上吃樹葉。難得奇景我叫兒子趕快拿出相機拍,結果他說忘了帶相機,殘念!
兒子居然還跟我說,把拔~本草綱目中有寫,頭跟身體顏色不同的羊不能吃(例:黑頭白羊、白頭黑羊之類)因為有毒,真是夠了!
按了聲喇叭,羊群很自動的跑到車後集合。火速飛奔回家拿相機,待返回,想當然耳羊群早不見蹤影。不過拍到了應該是環頸雉親鳥帶著3隻幼鳥出來覓食,好大的雞。

返家途中在碧山教練場看到了騎機車的牧人準備趕牛回家。騎“小綿羊”的現代牧童是也。

想想明天就是這次金門返鄉之旅的最後一天,唉!時間過得真是快。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