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1月18日

食記 -- 汀州路康樂意包子

位於汀州路上的康樂意包子店,也許因為是舒國治的「台北小吃札記」書中的第一篇,很久之前就想來拜訪。

不大的店面,進來之後就發現高朋滿座。蒸籠塔高高的疊著,顯示生意出奇的好。店前頭一邊機器還在不斷的攪麵,另一邊包子大軍也一直不停的在包著包子。

菜單,其實不光只是包子,也有各式麵點。看了就讓人很想要每樣都點來嚐嚐看。

一進門就可以點包子,包子放上盤食客自己就端進來。這裡有兩菜兩肉。
這包子的麵皮一看就很傳統,不過份的白,更不會像某些號稱是名店的饅頭包子,麵皮白胖膨鬆,雖然香甜但也少了一些原味。這麵皮一看就沒攙太多化學發粉,黃黃的不太膨,一啃又很有麵皮的咬勁,光麵皮就令人叫絕。
菜包是青江菜餡的,好細碎的青菜餡,但一點也不澀,反而倒很順口,調餡一定下了不少功夫,但吃不出除了青菜還有放啥的我們,只管覺得好吃就是了,別再想了。
肉包的餡不錯,吃得出豬肉的滋味,調味也很得宜,稱得上是好吃的肉包。印象比較深刻的地方是咬一口就可以瞧見包子底兜著一包湯,喜歡包子裡有湯的人應該會覺得很不賴。不過沒有像菜包那麼驚豔,感覺上跟一般肉包倒沒有太不同。

它們家的湯品也很推。點了兩種湯,試了都很好。
餛飩湯。餛飩的個頭好大!而且還是那種餛飩皮長長的,像雲一樣飄在湯裡面的FU。顯見煮餛飩也得下一番工夫,一定是鍋大水多手勁輕,不煮到大滾,才能保住餛飩皮這輕飄飄像雲一樣的感覺。(不過既然老闆要作這麼大的餛飩,湯匙就可以換鐵的那一種,才可以配合得剛剛好。老闆提供的是很常見的白色塑膠湯匙,也許比較衛生,不過餛飩太大了,光要放進這小湯匙就很費勁,不小心就把餛飩弄破了,還白費了餛飩煮的時候下的一番工夫。)
湯頭是很清澈的大骨湯,還加了細細切的蛋皮跟搾菜,湯頭跟配料有點像油豆腐細粉那個路線的。還點綴了兩小葉青菜來配個色。

原來沒有太多期望的酸辣湯。(酸辣湯?不就長得那個樣子咩)入口才發現這酸辣湯有些古早味,跟一般連鎖鍋貼店裡面賣的酸辣湯,雖然名字一樣,但嚐起來一點也不同,猜想是現點現作的,一上桌還熱氣騰騰。這個酸辣湯酸得很過癮,胡椒加了不少很夠勁,邊嚐這酸辣湯跟老爺一討論,我們不約而同都想起了外省老杯杯的手藝,這還滿外省口的酸辣湯囉。雖然一樣有酸有辣,但是吃進嘴裡,就明顯的不一樣,相當美味的一道湯品。

吃飽了正要走,老闆娘看我手上拿著相機,就對我說:不好意思我們沒有給人家照相喔!拍寫事先不知道,已經拍下去了。:P。
不過這家小店真的是很美味,難怪被舒國治御筆親欽點。吃得好滿足的我們,對這家小店,只能誠心的說:佩服佩服~~~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