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0月30日

入秋第一滴麻油 -- 寧夏夜市限時進攻

入秋之後突然一下子就直接跳到冬天去,冷了好幾天。
萬聖節的傍晚,Ivan 去同學家trick or treat,咱兩老只有三小時,那就來個寧夏夜市限時進攻。

寧夏夜市不太長,又只有三排左右的店家,吃的跟玩的攤子壁壘分明(印象中幾乎只有這兩類的攤子)相當不囉嗦,對於來夜市找吃的人來說是很好的選擇。各式老店很不少,賣創新口味的店也有。正餐小吃飲料甜點,各範疇都有排隊名店。黛西的觀察這裡隊伍排最長的幾家店賣的分別是蚵仔煎、紅豆餅、跟炸芋丸。跟其它夜市比起來,黛西覺得寧夏夜市算是很有特色的。


一近夜市,其實最在意的是這家雞腳翅有沒有來賣。你瞧那人聲鼎沸的樣子。

小貨車像個滷味的寶庫一樣,堆得滿滿的各式滷味。食客自己拿夾子把想要的東西夾進盆子裡,然後再放上檯子排隊算帳、切、調味、付錢。不一會兒工作人員還從貨車後方拿滷味來補貨,所以每次來車上的好料都是滿滿的。
輪到我們結帳了,老闆娘會問要不要切、要不要加香油、醬油、要不要辣、要不要分開包、要不要加酸菜……一面手上還沒停著菜刀一直兜兜兜很有韻律的切。非常客製化的一包滷味。每一次來寧夏夜市都不可以空手而歸。

大排長龍的蚵仔煎大王。這家好像不是老店,不過因為老爺想吃蚵仔煎,那就排唄。旁邊還不時有候選人拉票發文宣的隊伍穿梭其中。

小小一個煎盤,大廚師擺了十幾撮的蚵仔,單手一個一個雞蛋打入。可以一次擠進去這麼多份蚵仔煎很利害,看老闆單手打蛋也是一種表演。

咦?不是來吃蚵仔煎的嗎?怎麼跑出來一碗麻油豬肝?
老爺說:既然排隊排了一陣子又已經坐下來了,看別桌都有點麻油,那就點個入秋的第一碗麻油豬肝給妳吃。(我是有說我要吃喔??怪哉。不過前陣子親戚來訪這痛那痛的,所以我還是乖乖聽話笑納這一碗豬肝)
這碗麻油豬肝,豬肝切得很薄,口感粉嫩可以吃得出來新鮮度,顏色略有點紅還帶點血色,泡在湯裡再過一會兒顏色就不紅了。
麻油香好夭壽啊!更糟糕的是這湯入口怎麼會那麼好喝,而且一點都不油膩。老爺一嚐這湯也是點頭如擣蒜,頻頻道好。
老爺說:呆會來加湯。我說:別鬧了唄,人家這麻油的都是一碗一碗現點現煮,你去加湯不會被罵喔。隔沒三分鐘真的有別桌客人去加湯,不過豬肝都被我吃完了,碗底只剩薑片。這樣還去加湯應該就真的會被老闆賞白眼吧。

等蚵仔煎的空檔,老爺拿剛剛買的鴨舌頭起來嗑。老爺吃到好味的時候都是同一張臉,我笑說這比較像是在跟鴨子懺悔吧。經過老爺一嚐,這也算功德一件囉。鴨子你就別太記較唄。(老爺的手好像甜不辣一樣,又像小叮噹,回家看到這張照片我就一直笑到翻過去。)

十幾份一起作的蚵仔煎,現場看可以看得出來蛋跟粉漿煎得金黃色的地方。但是醬多了點所以照片拍不出來。
這裡用的是小粒的石蚵,蚵仔的數量也不少,兩人邊吃邊數蚵仔的數量,加一加共有20粒。小粒的石蚵瘦歸瘦,但是滋味比較濃。老爺說這粉漿也很好吃,跟別的地方不太一樣。我只吃得出來是地瓜粉調的,濃度合宜,不會有吃起來很虛無飄渺的感覺。

同一排有賣火雞肉飯的。門口擺了一隻白斬火雞,令我懷念起嘉義劉里長雞肉飯那碩大的火雞屁股了。

里長伯蚵仔麵線&臭豆腐。
蚵仔麵線和臭豆腐是好朋友,經常搭檔出現。(麵線的另一個好朋友是炭烤香腸)這一家標榜是古早味,攤前貼滿了各家電視台各報章雜誌的介紹。

因為同一攤也有在賣麻辣鴨血臭豆腐,老闆把滷過切好的大腸,在要放進麵線鍋裡之前,先進麻辣湯底燙一下。麵線裝進碗裡端上桌前,也會多加一瓢麻辣臭豆腐的湯底。吃進口裡果然湯頭的滋味很多重,可以吃得到柴魚味的湯底,也可以嚐到油蔥酥調味之後的香醇,麻辣湯的味道…比較沒那麼明顯。大腸滷得頗入味,但是整體來說並沒有非常驚豔的感覺。

炸得金黃色的臭豆腐,一上桌就覺得賞心悅目。吃起來也很過癮,外酥內嫩,不是乾扁扁的那一種。只有一鍋油卻也把火候控制得恰到好處。好吃!

豬肝榮跟隔壁的鱔魚意麵。

怪?今天吃的東西怎麼一直在豬肝跟蚵仔兩樣東西上面打轉?
豬肝榮的豬肝切得略有厚度,size不算大。不過大概是略有裹粉,吃起來相當的滑嫩,一時之間還以為在吃很軟嫩的瘦肉片。
這碗綜合湯裡還有煮得很柔軟但還是可以吃出一點點軔度的豬肚。還有很鮮美的肉羹。清爽的湯頭非常鮮美,不會有一般豬肝湯粉粉濁濁的樣子。湯裡面還可以看到飄著一絲絲的冬菜。(每次吃到用冬菜調味的東西,我就會想起鄉下老家的廚房,那裡好像永遠都會有一罐扁扁圓圓的冬菜,煮湯都會加一點點冬菜來提味。)
這湯太好喝,不加湯對不起自己。雖然來往的人非常的多,老爺還是趁空檔把碗端去請老闆加湯,果然沒有令人失望,鮮美又熱騰騰的湯令人好滿足。
(老爺語錄:有哪裡不能加湯的?我到現在只聽過客家羹不能加湯的,其他的地方,要加湯就看我的!)

隔壁的鱔魚意麵。可能是菜單比較複雜,又有油麵又有意麵,有的客人要加辣,有的客人又不要辣,看工作人員著實亂了好一陣子。
明明在南部嚐過好幾次好吃的鱔魚麵,老爺硬是要試試在台北吃吃看有啥不同。其實這一份鱔魚意麵調味還OK,鱔魚的口感也很爽脆。不知怎的,我老是覺得哪裡有點不對勁,不知道是味道不夠濃,還是鱔魚略有點土味。總之吃了這一份意麵之後,就更是想念嘉義光彩街那一家小店賣的鱔魚炒白麵配柴魚高湯了。

今天戰鬥力不太夠的我,到這裡已經完全投降。連經過寧夏夜市我最愛吃的林記燒痲糬花生湯,老爺試圖引誘我來個甜點我都沒力。
不過來寧夏夜市如果沒有來個蛋包瓜仔肉湯,就好像去鼎泰豐沒有點小籠包來吃一樣。所以又回頭再擠進去夜市的人潮裡面找蛋包湯。這家沒有賣鴨頭赤肉羹喔,鴨頭底下有underline,是個店名來著。
鍋裡並排著一個個的紅心鴨蛋蛋包,看起來就很誘人。

瓜仔肉湯湯頭本來就很鮮美,蛋黃半熟的鴨蛋,滋味果然比雞蛋來得香濃許多。這蛋包煮得火候剛剛好,半熟的蛋黃跟原來滿清爽的湯頭一混合,馬上就多了幾分濃醇感。

寧夏夜市一趟下來,飽到路都走不動了。離開停車場回頭一看,旁邊的媽祖廟正在播放露天電影院,沒有觀眾的螢幕上,正在演著不知名的武俠片。老時代才有的事物跟老味道,都能夠在這裡找得到。

老街對我來說,才是這城市的醍醐味。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